小鼠外科专家 ▏主动脉弓缩窄(TAC)诱导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构建


  •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有限公司

    集萃南宫28ng实验小鼠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首页 > 资源中心 > 鼠库全书 > 小鼠外科专家 ▏主动脉弓缩窄(TAC)诱导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构建

    小鼠外科专家 ▏主动脉弓缩窄(TAC)诱导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构建

    2023-10-11

    肥厚型心肌病(HCM)概述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以左心室壁增厚、不对称室间隔肥大、左心室腔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或增强为特征的心肌病[1]。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可分为梗阻性HCM和非梗阻性HCM,这也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型方法。

    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当中,大约有1/3的人群有明显的家族史,这种具有明显家族史的肥厚型心肌病叫做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除遗传因素外,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均可能诱发肥厚型心肌病发生。目前常规的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等。难治性/耐药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采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等外科手术治疗;非梗阻性、合并心衰的难治性心肌肥厚,使用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或心脏移植。


    肥厚型心肌病(HCM)小鼠模型构建方法

    进行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手术造模和基因编辑两大类。其中,主动脉弓缩窄(TAC)模型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手术类肥厚型心肌病模型。TAC模型通过缩窄主动脉弓的方式构建,能够模拟由于心脏后负荷增加而导致的心肌肥厚,以及丧失代偿转变成慢性心衰,类似于人类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瓣膜狭窄致心力衰竭。TAC模型成功制备的关键点在于主动脉的重建,但是由于实验条件以及操作者的手法差异,会让动脉扎紧程度即重建程度略有不同,心肌肥厚和心衰时间进程及程度也会产生差异。总体来说,该模型死亡率低,结扎点解剖位置明确,实验可重复性较高[2]

    图片13.png

    TAC造模示意图

    肥厚型心肌病、心衰机制研用TAC模型:C57BL/6JGpt

    集萃南宫28ng通过对C57BL/6JGpt小鼠横向主动脉进行结扎,构建了TAC模型,在手术后4周和8周通过超声心动图分析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并通过大体解剖和病理检测分析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表型。研究数据表明小鼠在手术后4周发展为肥厚型心肌病,8周发展为心衰,可应用于肥厚型心肌病、心衰机制研究及相关小分子药物评价。

     

    模型验证:

    图片14.png

    1.大体解剖结果:TAC造模后4周和8周,小鼠心脏明显肥大,心重体重比、心重胫骨长比显著增加,符合心肌肥厚表型。

    图片15.png

    2.心超结果:TAC造模后4周,小鼠心脏收缩功能明显降低(EF, FS降低),左心室壁明显增厚(LVPW,LVAW,IVS增加),左心室收缩直径和内径明显增大(Diameter;s,LVID;s,Volume;s增加),左心室质量(LV mass)明显增加,符合心肌肥厚表型。

    图片16.png

    3.病理结果:TAC造模4周小鼠的心脏体外检测结果显示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心室壁增厚,心肌发生轻度纤维化。

    除TAC诱导模型外,集萃南宫28ng也开发了基因编辑的肥厚型心肌病模型。Myh6 R404Q小鼠表现为心肌肥厚且心脏收缩能力增强的表型,而Mybpc3 KO小鼠表现为心室扩张且室壁增厚,并且带有先天性心衰的表型。这两款小鼠模型都可以作为肥厚型心肌病模型,但由于其表型不同,应用场景也会有所差别,为肥厚型心肌病机制探索和药物开发赋能。

     

    基因编辑的肥厚型心肌病模型

    图片17.png

    参考文献:

    1.Marian AJ. Molecular Genetic Basis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Circ Res. 2021 May 14;128(10):1533-1553.

    2.张倩,卫晓红,陈洁, 等. 慢性心力衰竭常用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OL]. 中国中药杂志: 1-13[2022-10-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