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模型具备与人类基因的高度相似性、生理功能的可模拟性,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疾病机制研究的窗口,更是药物筛选与疗效评估的宝贵工具。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模型,如何精准选择,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天,集萃南宫28ng就带您走进小鼠模型的“前世今生”,用清晰的选择攻略让研究更顺利。
如何理解TCE药物?集萃南宫28ng人源化小鼠模型如何在TCE药物开发中发挥作用?集萃南宫28ng带你了解。
在代谢性疾病的研究领域内,相对于基因编辑小鼠用于研究单一基因对代谢功能影响的研究,饲料喂养构建的代谢小鼠模型更具备高临床模拟性,也更适合于研究代谢性疾病的发展过程。然而,此类小鼠模型的造模周期长,造模细节多,任何环节控制不好都无法获得预期的表型,因此,掌握有效造模方式,可以助力科研事半功倍。今天,集萃南宫28ng就以糖脂代谢紊乱模型的构建为例,带你了解相关考量因素。
肥厚型心肌病(HCM)最常见的心肌病,患病率在1/200-1/500[1,2],其主要特征是心室壁增厚、心脏功能下降,引发进行性呼吸困难、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最可怕的心源性猝死。当前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但它们并没有解决潜在的疾病病理生理学问题。这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可以从病理机制层面改善心肌细胞的舒张缺陷功能从而治疗HCM。HCM同样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大约55%的HCM与基因突变相关,其中最常见的突变均发生在肌节蛋白和相关肌丝蛋白基因中。Mybpc3和Myh7是HCM中突变率最*高的两个蛋白,两者突变率之和几乎占比70%因基因突变导致的HCM[3,4]。着眼于肌节蛋白新型治疗方法为治愈HCM带来了新的希望。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疾病?它的致病机制如何?在当前的治疗现状下,集萃南宫28ng免疫系统重建小鼠模型又将助力该疾病的新药研发?本文带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