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菌属隶属于螺杆菌科,目前有30多个种,自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许多新螺杆菌属陆续从动物体内分离到。螺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通常为螺旋形、纺锤形或弯曲状的,微需氧或厌氧,部分有鞭毛,在哺乳动物中引起胃肠或肝脏感染。目前已知至少有9种螺杆菌可感染小鼠(H. bilis、H. hepaticus、H. typhlonius、H. muridarum、H. rodentium、H. mastomyrinus、H. rappini、H. pullorum和H. ganmani),其中实验小鼠的临床疾病主要与胆汁螺杆菌(H.bilis)和肝螺杆菌(H.hepaticus)有关。
小鼠肝炎病毒(MH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链RNA病毒,最初于1949年被发现,至今仍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感染实验小鼠的病原之一。根据发病机制MHV可分为呼吸毒株(多变株)和肠毒株两种生物型,具有明显不同的组织趋向性。呼吸毒株进入宿主首先在鼻上皮细胞中复制,二次侵害后可传播到全身各个组织,尤其是肝和淋巴组织。由于呼吸毒株对组织具有非选择趋向性的特点,经常对血清、肿瘤、细胞系或其他小鼠来源的生物制品造成污染。肠毒株在肠黏膜中复制,很少扩散到其他组织,往往通过粪便以高滴度的形式排出,因此具有高度传染性。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为“强肌健骨,防治骨松”。提到骨质疏松,想必大家并不陌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的全身性骨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总数已超过2亿,骨质疏松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极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酸痛、乏力及关节痛等一系列的表现,严重时会出现驼背、身高变矮及脆性骨折等情况,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皮下是构建异体移植肿瘤(Cell line-derived xenograft, CDX)模型常用的接种部位。皮下荷瘤实验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多细节都不容忽视,不规范的操作会造成实验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和材料的浪费。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影响皮下荷瘤的因素,供大家参考。
炎症疾病,一直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治疗领域,是生物医药领域最富有的一个宝矿。在这座富矿里,诞生了多款重磅炸弹药,例如蝉联 多年“药王”的阿达木单抗。你方唱罢我登场, 已有衰退之势,自免的另一款药物Dupixent(dupilumab,度普利尤单抗)却展示出高速增长的势头,不过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非常不同,Dupixent抑制IL-4/IL-13信号通路,而阿达木单抗抑制TNF-α的信号通路,这两款药分别在Th1和Th2上展现了各自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