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是什么: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通过将小分子化学药物偶联至抗体上,同时发挥抗体靶点特异性和小分子杀伤性的作用,是癌症治疗的一个热门方向。
图1:ADC治疗概念图
集萃南宫28ngADC药物服务平台简介
案例:靶向HER2的药物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DS-8201,简称为T-Dxd)
ADC内吞作用检测
用酸性pH条件下显色的荧光染料来标记ADC抗体Fc端,pH敏感染料标记的抗体只有在被靶细胞吞噬进入内吞体被酸化之后才会释放荧光信号,然后通过流式和荧光显微记录ADC内吞过程的空间和时间变化。
图2:T-DXd内吞作用
载荷释放对细胞生理状态影响评价
ADC在溶酶体内被水解、切割后具有毒性的载荷被释放,载荷释放后对细胞生理状态的影响,是评价药物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抑制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是载荷释放后的主要作用机制,使用PI/Annexin染色配合流式细胞术可对不同处理细胞组进行细胞周期检测(图3)。
图3:T-DXd抑制SK-BR-3细胞周期
体内肿瘤药效评价的模型选择
依据用药方式和靶点的不同,ADC药物的体内药效评价有不同的模型选择和试验方案的制定标准。
ADC药物治疗模型:可选用免疫缺陷鼠(NCG等)接种肿瘤细胞系,进行异种移植物(CDX)造模。集萃南宫28ng有成熟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及衍生品系,并且有150+CDX细胞资源库,可用于验证ADC药物作用机制。
图4:不同模型中ADC药物单药药效评价
(左)BALB/c-Nude + NCI-H1975(右)NCG + MDA-MB-231
ADC药物与免疫药物联合治疗模型:药物联用也是ADC药物目前研发的重点方向之一,特别是与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如ADC药物与抗PD-1单抗(Keytruda)联用可以产生双功能PD-1靶向ADC,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可选用人源化靶点模型及免疫重建模型huPBMC-NCG、huHSC-NCG进行联合用药测试。集萃南宫28ng具有成熟的小鼠基因编辑平台,已经建立数百种人源化小鼠模型,可以支持药物研发需求。
图5:T-DXd与Keytruda联合用药药效评价
旁观者杀伤效应
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killing effect)即当ADC药物被内吞和降解后从靶抗原阳性细胞释放或药物在细胞外空间内释放时,被周围或邻近细胞吸收而对其有杀伤作用。ADC旁观者效应已经成为国内外共同接受的新概念,尤其T-DXd的优异表现,加强了旁观者效应在临床疗效中的作用认知。
体外旁观者效应实验:选取ADC靶点阳性和阴性细胞,进行共培养,ADC药物作用4天后,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对两种细胞均有杀伤作用,杀伤效应随浓度升高而增强。
图6:T-DXd在SK-BR-3和MDA-MB-468共培养体系中的体外旁观者效应评价
图7:T-DXd在NCG小鼠中的体内旁观者效应评价